沈阳化工大学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八五”初期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院校,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技术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工程教育中心,辽宁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技创新与新技术转移推广基地;学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建单位,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行动计划依托高校;学校被授予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辽宁省政府省校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辽宁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近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2亿余元。校区布置通透、美观自然,设施齐备,彰显了学术、园林、艺术之学府风格,突出了实用、简约、大方之高校特色,被誉为“全省最美的校园”,是育人、治学的理想之所。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工程硕士领域,4个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等20余个,建有化工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3个直属科研机构。
学校积极致力于自主创新,主动服务于国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需求,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0余项。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5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百项,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国内大型企业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多年保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等大赛中获国家奖20余项;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9-2010中国大学生(普通组)排球优胜赛”中获得冠军等优异成绩。学校在化工过程强化技术领域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该技术领域成功研发系列技术和满足该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优势,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现已与国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沈阳化工大学(英文缩写:syuct)位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沈阳市的西南,地处现代工业集聚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林木茂密,环境优美,融园林、艺术、学术于一体,是立足地方、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7月15日,建校时校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校址原选定沈阳市铁西区尚武街3号(现爱工南街11号),当年设化工、机械、电机3个专业科;
1953年10月,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更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化学工业学校”。
1953年至1958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化工科、吉林工业学校染料专业和分析专业、大连工业学校电机科、沈阳市化工学校等相继并入该校;
1956年国家组建化学工业部,学校由隶属重工业部转为隶属化学工业部;
1958年8月10日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建立“沈阳化工学院”,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0年6月,经辽宁省委批准,学院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抚顺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并入该校,学校业务领导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
1962年4月,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校名改回沈阳化工学院,大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该校;
1970年12月至1978年6月“文革”中,学校被迫迁至抚顺市办学,原抚顺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并入我校,该校更名为“抚顺化工学院”;
1978年7月该校迁回沈阳恢复原校名“沈阳化工学院”,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
1998年8月国家调整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该校管理体制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10年1月21日沈阳化工学院由于通过教育部评定,正式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学校代码为10149;同时撤销沈阳化工学院的建制。
学校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6年开始与外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1992年开始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成人教育最早起于1953年8月成立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职工学校,1956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化工学院,1960年又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83年经化学工业部批准学校恢复办学,1993年学校函授教育开始招生。
学校留学生教育最早起于1953年,1953年至1954年共招收14名朝鲜留学生来校学习。
1994年5月,经辽宁省教委批准,学校取得接收培养留学生资格,先后招收培养了丹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留学生。
学校于1999年8月开始筹划新校区扩建工作,该校新校区扩建被列为“1999年辽宁省优先用地计划项目”,1999年12月学校完成一期征地,2000年8月完成二期征地。学校新校区于2000年4月动工兴建,社会投资方出资建设和管理的、所有权归该校的大学生生活城于2001年4月动工建设,2001年11月该校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学,是辽宁省最早迁入新校区办学的高校。
2006年7月,该校从社会投资方中提前收回了大学生生活城的使用、管理权,实现了学校对后勤的有效、有序管理,走在了辽宁省高校的前列。
学校发展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上世纪80年代,胡锦涛、李克强、贺国强等领导同志先后亲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长期以来,学校秉承“强学力行、喻理求真”校训精神,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坚持科学发展与特色办学,各项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当前,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2012年沈阳化工大学60周岁校庆!沈阳化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2年9月19日隆重举行。学校发展进入了强势崛起时期。
60周年校庆
沈阳化工大学始到2012年建校六十周年。为了既能办好校庆又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整个校庆系列活动分散在一年多的时间中进行,活动密集时间段为2012年的9月。2012年9月19日举行沈阳化工大学60周年校庆大会。
沈阳化工大学校庆主要活动安排
日期时间活动内容地点2012年9月18日15:00校史新馆揭幕校史馆2012年9月19日09:20门捷列夫铜像落成仪式图书馆广场10:00庆典大会体育场14:30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图书馆学术报告厅19:00“与龙一起腾飞”晚会体育场2012年9月20日09:00国际学术会议分组会各分会场10:00大学科技园奠基仪式大学科技园学校现有16个院系部,25个二级院系及相关机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本科生3000余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留学生200人。拥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师近80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副高职以上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0余人,专兼职博士导师13人。聘请名誉教授、兼职教授5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吴剑华王长松袁德成王黎刘云义张建伟陈尔凡陈斌陈永杰邵红肖林久孟艳秋高恩军李元王国胜
全国模范教师吴剑华全国优秀教师吴剑华陈建发辽宁省领军人才吴剑华辽宁省优秀教师吴剑华姜长洪郭瓦力樊立萍张建伟辽宁省教学名师邹广华,陈晓东,郭瓦力付广艳王国胜张建伟樊立萍,李文秀,谢彦红辽宁省优秀专家张仁,宅吴剑华白炜肖林久辽宁省学科带头人吴剑华辽宁特聘教授高恩军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吴剑华田一光李文秀付广艳刘云义李三喜陈尔凡臧春华高恩军张建伟王国胜宗学军孙亚光梁兵张展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陈未如金志浩阎峰葛铁军孟艳秋孙亚光龚斌张万忠王宗勇朱春金丹梁兵成泰民张展于三三毕文军王娜刘学贵李辉张春梅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吴剑华陈尔凡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李文秀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樊立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金志浩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付广艳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谢彦红高分子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赵立群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吴剑华付广艳肖林久高恩军方庆红张建伟李文秀李元辽宁省专业带头人李文秀王长松张建伟金志浩刘云义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张万忠龚斌王宗勇汪滢张学军姚淑华赵立杰佟玉萍李艳红于三三曹庆新朱春艳张文国王蓉张展沈恩福成泰民金丹曹先庆孙亚光林彦新孙怀宇张卉于智李扬季丹丹申延明何美冯颖杜璇瑛孟玲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温静馨吴剑华白炜吴一红,王纲,郭瓦力金志浩,胡卫东,高恩军肖林久袁德成沈阳市优秀专家白炜郭瓦力马伟民张建伟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走“质量、结构、特色、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投入,依托学科优势和特色,大力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创业与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五”以来,学校累计投入教学经费2亿余元;近几年来有30余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15门、辽宁省示范性专业3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项目10项。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立项百余项。
学校“十五”期间,有12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有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7门;网络模式下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研究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科学训练、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特色活动、系列竞赛、系列讲座等“6S”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广泛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和省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大赛、英语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了70余项奖励,在全国和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中获得了40余项奖励;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具有举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
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0余项。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发明奖和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6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0余项
“十五”以前,获得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十五”以来,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承担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社会科学奖3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共发表科研论文4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
化工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一、省级科研机构1.辽宁省化工静态混合反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2.辽宁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3.辽宁省化工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4.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5.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6.辽宁省化工过程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7.辽宁省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8.辽宁省化工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省经贸委)9.辽宁(中日)新材料技术转移推广服务中心(省经贸委)10.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11.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12.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13.工业环境-资源协同控制与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14.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二、市级科研机构1.沈阳市流量计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2.沈阳市高分子塑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3.沈阳市无机分子基材料化学(国际)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4.沈阳市先进陶瓷制备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5.沈阳市先进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
1、化工类
糠醛常压气相催化加氢制2-甲基呋喃
水镁石酸法制备富镁型镁铝尖晶石催化剂
硼镁肥生产碱式碳酸镁和高活性纳米氧化镁
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
L-(+)-酒石酸二乙酯合成
焦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技术
合成硼酸钾钙复盐
柴油冷滤点改进剂
用缩醛法对双酚A残渣和甲醛酯反应制备酚醛型树脂
猪胆汁中鹅去氧胆酸的分离纯化
聚苯乙烯固载Schiff碱合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丙二醇单甲醚
润滑油降凝剂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
水淬渣制水玻璃
甲基环戊二烯的生产
系列植物天然产物的分离提纯
维生素E亚油酸酯
机械化脱漆技术
去甲氨噻肟酸乙酯
低温甲醇合成新技术
甲醇制氢技术及装置
碳酸镁和纯、超细、高活性氧化镁的生产技术
阻燃、抗静电、抗污染聚氨酯铺面材料
生物柴油制取新技术
光学异构二苯醚除草剂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白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
粉煤灰与造纸废水资源化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用绿色荧光粉
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及免疫调剂活动性多糖生产技术
2、材料类
高性能阻燃级ABS/PVC塑料合金
高寿命轮胎硫化胶囊的研制
新型聚烯烃高效催化剂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
防水透湿聚氨酯涂层
四脚状氧化锌晶须及其复合材料
利用DD混剂合成新型丙烯酸酯并分离1、2-二氯丙烷
复合型半导电塑料
高强、耐磨、耐热尼龙工程塑料制品
纳米工业涂料
弹性聚氯乙烯及其密封条制品
完全生物降解淀粉基塑料的应用开发
橡胶配方设计智能化帮助软件
PA6、PC/PBT、PBT/PC的增韧改性
食品包装用聚氨酯胶粘剂
聚氯乙烯用高性能稀土复合稳定剂
低滚动阻力绿色轮胎用淀粉改性材料
PVC塑钢门窗滑道材料的研制
新型导电塑胶复合材料
轻质混凝土隔墙板
食品卫生级增强型弹性止水带
丙烯酸酯橡胶制品生产技术
低成本改性聚烯烃树脂(PP和PE)技术
3、化工机械类
静态混合变温苯硝化工艺及装置
硝基苯中和洗涤及装置
静态混合管式氯醇化反应器及反应技术
静态混苯硝化工艺及装置
振荡流反应器研究
化工设备强度计算软件包SICTPVI
大型法兰在线加工装置
QLB—D400×400自动控制平板硫化机
高效节能锅炉排污装置
纵向扰流式波纹管换热器
高效节能管壳式换热器
4、电子信息类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计算机组网控制系统
在线故障诊断和质量监控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在线仿真软件系统
气轮机ETS保护监控系统
盐酸计算机控制系统
小区4表计量系统及收费系统
聚氯乙烯控制系统
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
矿物复合力场磁选设备
基于识别档案影像信息管理系统
粮库测温及电控系统
基于语音识别技术英语口语考试系统
通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软件
高精度导热系数测定仪
SOLCS系统控制系统软件
抗振满管式涡街流量变送器
差压迭代流量积算仪
2012年应客观发展需要,沈阳化工大学院系进行了调整,到2013年共有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体育系、工业与艺术设计系、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学院20个二级院系。
学院名系与专业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和塑料工程方向)、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工方向)、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物理方向)、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化工与制药(2013年起取消招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学院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应用化学(含应用化学、化学两个专业)数理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与工程计算方向)、应用物理学(磁性物理及磁性材料方向)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能源化学工程(2013年新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技术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自动化方向)、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工业与艺术设计系(理工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物联网工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专业)、安全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含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化工产品营销方向)[19]外语系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俄贸易方向)社会科学系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20]工程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中职升本专业)、应用化学(中职升本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职升本专业)、自动化(中职升本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职升本专业)化工原理和物理化学课程为国家级优秀课,物理化学实验室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室;有30余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点
编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门类1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工学2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工学3机械工程0802工学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学5信息与通信系统0810工学6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工学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工学8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工学9化学0703理学10应用经济学0202经济学11药学1007医学[21]重点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批准年份1化学工艺0817022002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20023材料学08050220084化工过程机械08070620085应用化学0817042008校级重点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批准年份1无机化学07030120082材料加工工程0805032008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20084环境工程08300220085药物化学1007012008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批准年份1企业管理12020220082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2008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2005年9月5日正式启用新馆。五十多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积极努力地建设,不断改善办馆条件,强化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业务管理规范化、文献工作标准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已形成了适合于本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独具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2012年开始,图书馆正迅速走向数字化,服务规模已进入国家大型图书馆行列,真正成为了学校的图书情报信息中心。图书馆于2003年3月破土,2005年投入使用。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位于校园中心地带,坐西朝东,五层体量。图书馆被列为校园标志性建筑,在设计上体现新世纪时代特征,造型宏伟靓丽。内部充分体现“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的“三统一”设计原则。采用模数式柱网结构,大进深,大开间,玻璃帷幕,布局新颖,通畅透明。图书馆藏阅功能可灵活互换。全馆划分九个功能区:即文献开架阅览区,文献保管阅览区,文献公共检索区,信息检索和电子文献检索区,研究学习区,自动化设备用房,信息采集业务工作区,学术报告会议活动区和公共活动区。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为充分方便读者阅览,把九个功能区又划分为人流、物流、工作人员和会议静区四块。每块相对集中,人为控制,减少干扰。2013年全馆共有工作人员5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0人;正高职1人、副高职6人、中级职称16人。图书馆队伍结构包含图书情报专业、理工专业、中文专业,其中理工专业包括化学化工、精细化工、机械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图书馆可以容纳100多万册藏书,可以设置3000多个阅览座位,其中电子信息检索座位600多个。截止目前图书馆纸质藏书已达18万种,90多万册,形成了以化工为特色,兼有理、经、管、文、法、教、医等学科文献体系,藏有美国化学文摘(CA)1907年创刊以来和美国工程索引(EI)1981年以来的所有文献。馆藏电子文献镜像数据库和虚拟文献信息数据库近30种,各种光盘信息数据近4万张,优秀课件220种,类型多样,内容丰富。[22]
校训: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校风:勤奋,求实,进取,创新
校歌:骄傲与荣光
——沈阳化工大学校歌
白炜词
占海曲
中速充满阳光地
沈水之阳盛京西望这里是美丽的地方
莘莘学子琅琅课堂这里是难忘的地方
强学力行勤奋成就梦想喻理求真刻苦赢得希望
我们创新无限我们放飞理想
我们朝气蓬勃我们斗志昂扬
我们重托在肩我们整装远航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
我们栉风沐雨我们灿若朝阳我们在这里生活我们
在这里成长化大以我而骄傲
在这里翱翔化大以我而骄傲
我以化大而荣光我以化大而
我以化大而荣光
荣光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连续保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
学校始终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蓬勃开展以学生“科学训练、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特色活动、系列竞赛、系列讲座”为载体的“6S”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共获得国家奖13项,连续4年获得全国“挑战杯”高校优秀组织奖,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在辽宁省“挑战杯”课外作品比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共获得奖励170余项,团体总分位居辽宁省高校前3名;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5项,在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在我省举办的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广告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奖励40余项,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学校连续4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9—2010中国大学生(普通组)排球优胜赛”中获得冠军;在全国和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中获奖百余项。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5年以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2005年以来,承担省部级及企业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一大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大批成果被国内大型企业推广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省校合作先进单位”和“辽宁省产学研先进集体”。辽宁省政府表彰的“辽宁省十年产学研合作十佳范例”的成果中有2项为我校所完成。学校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俄、日、韩、比等国20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第二届企业文化促进大会”在吉林隆重召开,会上沈阳化工大学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质量,强内涵,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区域强校。
党委书记:白玮
校长、党委副书记:逄玉俊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卫东
副校长:王长松
副校长:李文秀
副校长:袁德成
副校长:王惠新
副校级调研员:越常环
日本群马大学
日本横宾大学
日本大孤大学日本熊本大学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经济服务大学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
俄罗斯罗蒙诺索夫精细化工学院
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固体化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无机化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伊尔库茨克有机化学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生化研究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自动化研究所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韩国LG化学公司
日本通产省东北技术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大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
美国克雷顿大学
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
美国佐治亚州南方理工大学
日本东北工艺大学
日本东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日本大阪大学
日本东北大学
日本富山大学
英国贝德福德郡大学
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
韩国中南大学
法国马恩河谷大学
德国埃森经济大学
保加利亚索菲亚化工冶金大学
俄罗斯乌法石油大学
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
俄罗斯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
俄罗斯叶卡捷琳堡林业大学
孟加拉理工学院
台湾正修科技大学
学校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邮政编码:110142
从沈阳站坐公交206到沈阳化工学院东门下车即是。或者坐沈阳地铁一号线到十三号街站下车,坐172路公交车到沈阳化工大学正门下车即可。或者坐沈阳地铁一号线到四号街站下车,坐171路公交车道沈阳化工大学站下车即可。或者坐出租车,沈阳出租车按距离收费。
沈阳铁西万达广场、沈阳铁西家乐福超市、沈阳兴隆大天地
沈阳工业大学
滨河社区
沈阳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化工大学校医院
学校办学以工为主,以化工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医、艺等9大学科门类相结合。现有本科专业55个,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领域7个,合作培养博士专业4个,所设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覆盖了国家以及辽宁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先进装备等经济建设重点领域;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余个,省级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和省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建有沈阳市大学科学园;设有校级科研中心(所、室)100余个。
沈阳化工学院2007年招生章程[23]
沈阳化工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24]
沈阳化工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25]
沈阳化工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26]
沈阳化工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27]
学校连续保持毕业生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被授予“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
生活区分校内、生活城两种。一般为4人(1200元/年)、6人(900元/年)。生活城都为4人寝室、校内有6人寝室及4人寝室。
学校共有四个食堂,分别为一、二、三号和回民食堂。食堂定时营业,具体营业时间为:早6:00―9:00;中11:00―14:00;晚16:00―21:00。
2009年5月26日,网站大改革,大学类网站限制发言,为了给所有的沈阳化工大学学子一个温馨自由的交流空间,原沈阳化工学院吧务团队商议后决定寻找替代吧,但是一直未果,最后导致部分替代吧长期混乱不利于交流。部分吧友又转战班级俱乐部。但因俱乐部有种种限制,随后又有部分吧友转战到沈阳化工大学吧(无吧务长期混乱),随着2011年4月18日产生吧主之后以及许多新吧友的加入,syuct吧融入了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吧友的共同努力下,syuct吧渐渐形成了新的风格,而syuct吧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12年5月28日,沈阳化工大学替代吧syuct吧由于合并原因处于禁言状态,syuct吧合并到沈阳化工大学吧,结束了一年多替代吧时期。体育
2012年6月1日,原沈阳化工大学吧与syuct吧合并完成并开放,高校网站的新纪元来临,继续发挥网站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交流作用!作为一个最为公开的平台,代表了沈阳化工大学的形象,弘扬着沈阳化工大学丰富的校园文化。
专业都很强,毕业生都很抢手,学习氛围很好。但是男女比例很不协调